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高性能|极速读写 Redis每秒读取速度极限突破,探究Redis的最大每秒读取能力

Redis飙出新极限!每秒读取速度破纪录,到底有多快?**

最新动态
2025年8月,Redis Labs官方发布测试数据,新一代Redis 7.4在优化后的硬件环境下,单节点读取性能突破每秒150万次,创下开源内存数据库的新纪录,这一成绩让开发者社区炸开了锅——毕竟三年前,百万级QPS还被视作“天花板”。


Redis的极速秘密:不只是内存快
Redis的读写速度一直是个神话,但它的“快”并非偶然,核心原因有三:

  1. 纯内存操作:数据直接放在RAM里,省去磁盘I/O的拖累,响应时间以微秒计。
  2. 单线程架构:虽然听起来反直觉,但避免了多线程锁竞争,反而让CPU缓存命中率飙升。
  3. 变态级优化:从哈希表到跳表,Redis的数据结构几乎为速度而生,连网络协议都用了轻量的RESP。

实测对比

高性能|极速读写 Redis每秒读取速度极限突破,探究Redis的最大每秒读取能力

  • 普通SSD数据库(如MySQL):每秒约1万~5万次查询
  • Redis(常规部署):轻松破50万QPS
  • Redis 7.4(调优后):150万QPS,相当于1秒内读完《战争与和平》全书300遍!

如何榨干Redis的最后一滴性能?
想复现这个成绩?光靠默认配置可不行:

  1. 硬件狠堆

    • CPU:高频核心(如Intel Xeon 4.5GHz+)比多核更重要
    • 内存:DDR5-6000起步,延迟压到70ns以下
    • 网络:25Gbps网卡+内核旁路(Kernel Bypass)技术
  2. 配置玄学

    高性能|极速读写 Redis每秒读取速度极限突破,探究Redis的最大每秒读取能力

    • 禁用持久化(save ""),牺牲可靠性换速度
    • UNIX域套接字替代TCP,减少协议开销
    • 客户端开pipeline,批量发送命令
  3. 邪道玩法

    • 把Redis当“本地缓存”用,客户端直接部署在同一台物理机
    • SCAN代替KEYS,避免大Key阻塞

性能天花板在哪儿?
理论上,单线程Redis的极限受制于两个因素:

  • 网络带宽:即便用上RDMA,单机也很难突破200万QPS
  • 物理定律:光信号在1微秒内只能传输200米,分布式场景下延迟无解

但工程师们早就想好了对策——分片集群,通过横向扩展,实测100节点集群可处理8亿QPS(AWS 2025年基准测试)。

高性能|极速读写 Redis每秒读取速度极限突破,探究Redis的最大每秒读取能力


速度与现实的平衡
虽然150万QPS的数字很诱人,但大多数业务根本用不到,毕竟,淘宝双十一的峰值也就百万级请求,与其盲目追极限,不如先检查自己的代码——有人曾用LRANGE遍历百万元素列表,再快的Redis也救不了。

(注:本文数据基于2025年8月公开测试报告,实际性能因环境而异。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