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数字化转型|智能联接 助力数字产业,赋能智能未来—西安航天基地企业“走进华为”总裁班纪实

数字化转型 | 智能联接 助力数字产业,赋能智能未来
——西安航天基地企业“走进华为”总裁班纪实


【场景引入: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】
2025年8月的西安,暑气未消,但航天基地的一众企业高管们却早早集结,登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,机舱里,有人翻着华为最新的《智能世界2030》白皮书,有人低声讨论着“AI工厂”的落地难题——这是一群带着问题而来的探索者,他们的目的地是华为坂田基地。

“我们不缺数据,但缺‘活’的数据。”一位制造业老总感慨道,邻座的科技公司创始人点头附和:“数字化转型喊了这么多年,到底怎么转出真效益?”
这些问题,正是此次“走进华为”总裁班试图解答的核心。


第一幕:看见“数字生命力”

踏入华为园区,参访团的第一站是数字化转型展示中心,巨大的屏幕上,一条“虚拟产线”正实时模拟全球多个工厂的运作:从订单下达、物料调配到质量检测,所有环节通过5G+工业互联网无缝衔接。

“我们的角色是‘联接器’。”华为讲师指着屏幕解释,“比如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,通过部署AI质检系统,把漏检率从3%降到0.01%,每年节省超2000万成本。”西安某航天配套企业的CTO立刻追问:“传统设备怎么接入智能系统?”答案藏在华为的“数字魔方”方案中——通过边缘计算盒子,老设备也能“开口说话”。

数字化转型|智能联接 助力数字产业,赋能智能未来—西安航天基地企业“走进华为”总裁班纪实


第二幕:圆桌交锋——转型的“痛”与“通”

下午的研讨会上,华为资深顾问张峰抛出一个尖锐问题:“各位的转型卡点,是技术、资金,还是决心?”

  • “我们怕‘转死’!” 一位食品加工企业老板直言,“上ERP系统时全员加班三个月,结果库存误差反而更大了。”
  • “数据孤岛才是隐形杀手。” 某生物科技公司副总裁苦笑,“研发用一套系统,生产用另一套,两边数据对不上。”

华为的回应很务实:“数字化转型不是‘推倒重来’。”他们展示了一个“三步走”框架:

  1. “单点智能”(如AI质检)快速见效,树立信心;
  2. “流程再造”(打通供应链-生产-销售数据);
  3. “生态协同”(接入产业云平台,共享产能与订单)。

“先解决一个‘真痛点’,比画一张大饼更重要。”张峰总结道。


第三幕:在“未来实验室”触摸趋势

翌日,参访团戴上AR眼镜,体验了华为的“数字孪生城市”,通过高精度建模,深圳市民中心的实时人流、交通、能耗数据一目了然。“这套系统已用于西安港务区的智慧物流调度。”技术专家补充道。

最令人震撼的是F5G(第五代固定网络)演示:一根光纤同时传输8K视频、远程手术数据和工厂控制指令,延迟低于1毫秒。“这能解决我们的远程运维难题!”一位能源企业高管兴奋地说。

数字化转型|智能联接 助力数字产业,赋能智能未来—西安航天基地企业“走进华为”总裁班纪实


尾声:带着“行动清单”回家

返程的航班上,航天基地企业家们的笔记本已写满行动计划:

  • 某电子公司计划试点“AI+供应链预测”,降低30%库存成本;
  • 一家军工配套企业则看中了华为的“数字中台”,决心打破部门数据壁垒。

“转型不是选择题,是生存题。”随团的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李伟感慨,“这次我们看清了两件事:一是华为的‘联接’能力可以成为产业跳板,二是——数字化转型,必须从‘老板工程’变成‘全员工程’。”

(本文信息来源于2025年8月西安航天基地与华为联合活动实录)


【风格说明】

  • 口语化表达:如“怕‘转死’”“数据对不上”等,还原真实对话感;
  • 场景化叙事:通过航班、圆桌会等场景推进故事;
  • 技术解读通俗化:用“老设备开口说话”比喻设备联网,避免术语堆砌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