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 | 独角兽 谁为新能源时代的“独角兽”赋能?
【最新动态】2025年8月,全球新能源市场再迎爆发点:中国“绿电先锋”蔚风能源宣布完成百亿级D轮融资,估值突破800亿元,成为今年亚洲首个跻身“独角兽”的新能源企业,欧洲电池巨头VoltCore推出全球首款固态电池量产车型,续航突破1200公里,直接搅动资本市场,新能源赛道的竞争,早已从技术厮杀升级为生态赋能——谁在背后为这些“独角兽”插上翅膀?
“双碳”目标下,全球政策红利成了新能源企业的第一波助推器,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新能源占比超50%,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敲定,美国《清洁能源法案》砸下千亿补贴……政策不仅划定了赛道,更直接“输血”。
比如蔚风能源的崛起,离不开中国地方政府对风电项目的税收减免和土地支持;而VoltCore的背后,是德国政府联合车企共建的“电池产业联盟”,政策制定者正用真金白银告诉市场:新能源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
红杉资本合伙人李岩在2025年新能源峰会上直言:“现在投资人看新能源项目,技术参数只是门槛,谁能整合产业链谁才是赢家。”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领域融资超3000亿美元,其中储能、氢能和智能电网最受青睐,比如美国初创公司HydroGenX,靠一套“分布式制氢技术”半年内估值翻十倍,背后站着高盛和淡马锡,资本不再赌单一技术,而是押注“生态位”——谁能解决新能源的“最后一公里”(比如充电焦虑、电网适配),谁就能拿到支票。
“独角兽”的另一个共性:把实验室的PPT变成了工厂里的螺丝钉。
“以前买新能源是为了省油,现在是因为酷。”——某Model Z车主反馈。
C端市场的爆发是关键,2025年,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%,中国三四线城市家庭光伏安装量同比翻番,消费者发现:
新能源的竞赛远未结束,下一阶段的赢家,可能是打通“能源+数据+交通”的超级平台(比如某巨头正在布局的“车-桩-光-储”全链条),或是颠覆性技术(如核聚变小型化),但可以肯定的是:政策、资本、技术、用户四股绳拧在一起,才能拽出下一个万亿级巨头。
(信息参考:2025年8月全球新能源产业报告、企业公开披露数据及行业峰会实录)
本文由 傅贝晨 于2025-08-06发表在【云服务器提供商】,文中图片由(傅贝晨)上传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;作者观点、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若有图片侵权,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!
本文链接:https://up.7tqx.com/wenda/549031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