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3点15分,电商平台的技术负责人李强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。"李总,我们的商品详情页全部加载超时,用户投诉暴增!"电话那头传来值班工程师焦急的声音。
李强立刻打开电脑查看监控——Redis集群响应时间从平时的2毫秒飙升到5000毫秒,数据库CPU使用率达到100%,整个商品系统濒临崩溃,原来,平台在00:00点同时过期了80%的热点商品缓存,大量请求直接穿透到数据库,引发了连锁反应。
这就是典型的缓存雪崩现象——当大量缓存数据在同一时间失效,就像雪山崩塌一样,所有请求瞬间压垮底层存储系统。
很多系统会使用"每日批量刷新"策略,比如在凌晨统一更新缓存,这种看似方便的做法其实隐藏着巨大风险,当数万条缓存同时失效,数据库就会遭遇突发性流量冲击。
如果Redis集群因网络问题或硬件故障整体宕机,所有请求都会直接打到数据库,这种情况比批量过期更危险,因为恢复时间往往更长。
某些特别热门的数据(如秒杀商品)如果突然失效,会导致海量请求同时查询数据库,即使其他缓存正常,这部分热点请求也可能拖垮整个系统。
// 基础过期时间 + 随机偏移量(1-30分钟) int expireTime = 3600 + (int)(Math.random() * 1800); redisTemplate.opsForValue().set(key, value, expireTime, TimeUnit.SECONDS);
通过给每条缓存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,避免集中失效,建议在基础过期时间上增加随机偏移量(如±30%)。
用户请求 → CDN缓存 → 本地JVM缓存 → Redis集群 → 数据库
采用多级缓存架构,当Redis失效时,仍有前级缓存可以缓解压力,特别是本地缓存(如Caffeine)可以作为最后防线。
// 使用Hystrix实现熔断 @HystrixCommand(fallbackMethod = "getProductFallback")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(String id) { // 正常查询逻辑 }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Fallback(String id) { return getProductFromLocalCache(id); // 降级方案 }
当数据库压力超过阈值时,自动触发熔断机制,返回降级结果(如默认值或本地缓存数据)。
在系统低峰期(如凌晨4点)提前加载热点数据,避免高峰期冷启动,可以通过分析历史访问日志识别热点key。
public String getData(String key) { String value = redis.get(key); if (value == null) { if (redis.setnx(key + "_lock", "1")) { // 获取分布式锁 redis.expire(key + "_lock", 30); // 设置锁超时 value = db.query(key); // 查询数据库 redis.set(key, value); redis.del(key + "_lock"); // 释放锁 } else { Thread.sleep(100); // 等待重试 return getData(key); } } return value; }
使用分布式锁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去重建缓存,其他线程等待或返回旧数据。
某日活百万的电商平台实施了以下改进:
优化后效果:
在分布式系统中,预防永远比修复更重要,一个健壮的缓存系统应该像防震建筑一样,能够承受各种突发冲击而不倒塌。
本文由 勤令秋 于2025-08-03发表在【云服务器提供商】,文中图片由(勤令秋)上传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;作者观点、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若有图片侵权,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!
本文链接:https://up.7tqx.com/wenda/525921.html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