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云计算 数据库:数据库时代的巨头甲骨文,为何错失云计算发展机遇

云计算 | 数据库:数据库时代的巨头甲骨文,为何错失云计算发展机遇?

🏛️ 曾经的“数据库之王”,如今却成了追赶者?

想象一下,2000年初,全球500强企业几乎都在用甲骨文(Oracle)的数据库,银行、电信、政府机构……只要涉及海量数据存储,甲骨文就是“金字招牌”。🏆 那时候,它的创始人拉里·埃里森(Larry Ellison)甚至放话:“云计算?不过是时尚潮流罢了。”

到了2025年,云计算市场早已被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和谷歌云瓜分殆尽,甲骨文却还在努力证明自己“云转型成功”。😅 曾经不可一世的数据库霸主,为何在云计算时代掉了队?


🔍 甲骨文错失云计算的三大关键失误

傲慢的“老大哥”心态:低估云计算的颠覆性

在云计算刚起步时,甲骨文的核心业务还是卖昂贵的数据库软件和硬件一体机(如Exadata),拉里·埃里森曾公开嘲讽云计算:“这玩意儿就是胡扯!” 🤷‍♂️

但现实是,AWS在2006年推出S3和EC2后,企业发现:原来数据可以不用自己买服务器,按需付费就行! 甲骨文却坚持“本地部署才是王道”,错过了早期云市场的黄金窗口期。

产品设计“太甲骨文”:不够灵活,价格昂贵

当AWS、Azure提供按秒计费的弹性计算时,甲骨文的云服务仍然带着浓重的“传统软件思维”:

云计算 数据库:数据库时代的巨头甲骨文,为何错失云计算发展机遇

  • 绑定销售:想用Oracle云数据库?先买一堆配套产品!
  • 迁移成本高:客户要从本地Oracle数据库迁到云端,得花大价钱重构架构。
  • 价格战打不过:AWS的Aurora数据库性能接近Oracle,但价格便宜一半以上。💸

结果?很多企业直接转向更开放、更便宜的云原生方案。

企业文化:创新慢,内部斗争拖后腿

甲骨文以“销售驱动”闻名,工程师文化较弱,在云计算需要快速迭代时,它的决策流程却依然冗长。🚀 相比之下,AWS几乎每周都有新功能上线。

甲骨文在收购(如Sun Microsystems、NetSuite)后整合不佳,导致技术团队内耗严重,一位前员工吐槽:“我们花更多时间在PPT上争论,而不是写代码。”


🔄 亡羊补牢:甲骨文云的“翻身仗”能打赢吗?

近几年,甲骨文终于意识到问题,开始全力押注云计算:

云计算 数据库:数据库时代的巨头甲骨文,为何错失云计算发展机遇

  • 2024年推出Oracle Database 23c,强调“多云兼容”,试图挽回开发者。
  • 和微软Azure深度合作,让客户能在Azure上直接运行Oracle数据库。
  • 降价+免费试用,试图吸引中小企业。

但市场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——AWS、Azure、谷歌云已占据全球近70%的份额,而甲骨文云仍在“Others”里挣扎。📉


💡 启示:技术行业的“颠覆”从不等人

甲骨文的故事,像极了当年的柯达(发明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时代),技术变革面前,再强的巨头也可能因为傲慢、迟缓而被淘汰

如今的云计算战场,AI、Serverless、边缘计算等新趋势又在重塑格局,甲骨文能否真正转身?或许,拉里·埃里森该想想他当年嘲笑云计算时,比尔·盖茨的那句名言:

“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,而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。”

云计算 数据库:数据库时代的巨头甲骨文,为何错失云计算发展机遇

(本文信息参考截至2025年7月公开资料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