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
场景引入:
凌晨3点,运维小王正准备给生产系统升级补丁,手指悬在回车键上犹豫了5秒,还是先创建了个VMware快照——"万一翻车了,这就是我的后悔药!" 💊 结果补丁果然导致业务异常,而15秒回滚的快照操作让他保住了头发和年终奖...
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IT人必备的"后悔药":VMware快照的原理与类型。
VMware快照并不是简单的备份,而是记录了某个时间点的虚拟机状态,包括:
关键原理:
.vmdk
增量文件,原磁盘变成"只读"状态 💡 小知识:快照链最长支持32层,但实际使用超过3层就可能明显影响性能!
根据使用场景,VMware快照可分为:
黄金法则:
✅ 快照保留不超过72小时
✅ 关键操作前手动创建命名规范的快照(如"Pre-Upgrade_20250701")
✅ 定期检查快照管理器,避免"快照孤儿"
特性 | 快照 | 备份 |
---|---|---|
存储位置 | 同一存储设备 | 独立存储/异地 |
恢复粒度 | 整机还原 | 可文件级恢复 |
保留时间 | 短期(小时/天) | 长期(月/年) |
典型用途 | 操作回滚 | 灾难恢复 |
🌟 专家建议:快照应作为"临时保护伞",真正的数据安全需要配合备份方案(如Veeam)
:
下次创建快照时,不妨想象自己正在给虚拟机按下"时光暂停键"⏸️,掌握这些原理后,你不仅能避免"拍快照一时爽,删快照火葬场"的尴尬,还能在关键时刻化身"时间管理大师"救火!
(本文技术细节基于VMware vSphere 8 Update 2版本,2025年7月验证)
本文由 竭颐真 于2025-07-30发表在【云服务器提供商】,文中图片由(竭颐真)上传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;作者观点、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若有图片侵权,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!
本文链接:https://up.7tqx.com/wenda/486413.html
发表评论